当前位置:首页>河湖概况>正文

梅江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12-11

   

梅江,广东省独流入海河流韩江上游干流段(以梅江为韩江主源),清之前称“梅溪”。民国初期,改名梅江。因古时其地多梅,沿江有“梅花十里”之称。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的武顿山七星岽,经五华县、兴宁县、梅县区,于大埔县三河坝与汀江汇合后,始称韩江。上游河源段称“琴江”。主要有五华河、北琴江、宁江、程江、石窟河、松源河、柚树河等.全长307公里 (一说河长293公里 )。 梅江是韩江的主源,水资源丰富,流域内水利设施众多。梅江水系航运发达。历史上,蕴育了沿岸悠久的客家文化。

干流概况

   梅江,自发源地至大埔县三河坝,以古南琴江为正源,大致可分为三段:洋头河(南琴江)、琴江、梅江本干。
   梅江上源,在紫金县境内称洋头河,古称南琴江,属韩江二级支流,是本县东南部的主要河流。发源于本县与陆河县交界的武顿山(又名乌岽山)坪洋子。上游称公村河,水流先由南向北再折向北东,流经南岭、苏区、洋头镇,流入五华县。南琴江干流长41公里,流域面积416平方公里,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%;河道平均坡降9.6‰,多年平均径流量为每秒12.2立方米。
    在五华县,琴江,古名右别溪,从登畲镇吉祥村入境,自西南流向东北,经龙村镇、梅林镇琴口村接纳中坝河(古称北琴江),始称琴江,再经安流镇、文葵、锡坑、横陂、水寨镇、五华县县城,在大坝大湖村与五华河汇合,流经油田新利出境至兴宁市,县内100公里,流域面积2871平方公里(县内1909平方公里),坡降1.1‰。1979~2000年,年均流量48.2立方米/秒。最大流量是1997年8月3日,为2710立方米/秒;最小流量是1991年6月6日,为2.4立方米/秒;最大洪水期是1997年8月3日,超警戒水位5.13米。主要支流(一级)有7条:北琴江(又名华阳河)、白泥河(又名优河)、周江河、洑溪河(又名平安河)、大都河、蕉州河、小都河。
   兴宁市境内,梅江从五华县向东流经辖地的水口镇,纳宁江,始称梅江,再经下堡出境。过境河道长14.7公里,宽150~200米,流域总面积1831.11平方公里。
在梅州市区,梅江干流于畲江镇入梅县区。大致西北向东北,流经水车镇、梅南镇、长沙镇、程江镇,接入梅江区,接纳程江后,蜿蜒渡过梅州城区,在西阳镇复入梅县区,在丙村镇汇石窟河,过雁洋镇,在松南镇汇松源河于松口;在松东镇介溪口折向东南流入大埔县。境内流长90公里,流域面积14060.9平方公里,平均河宽为200-250米,河床坡降为千分之0.59。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,河床逐渐淤浅,机轮原可从梅城上行到五华、水寨,现除丰水期外,大部分时间不能行驶。正常水位低于河岸3-5米,不能利用自流灌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