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河湖概况>正文

贡江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12-11

   


贡水,赣江东源、正源。发源于石城横江镇,称壬田河,在瑞金城区与黄沙河(亦发源于石城)交汇,称绵水,绵水流经会昌,与发源于寻乌的湘水交汇,始称贡水,又称会昌江,之后在会昌庄口又接纳发源于安远的濂江,继而流经于都纳梅江(发源于宁都肖田,在宁都江口接纳发源于石城的琴江),于都段又称雩江。贡水在赣县江口镇接纳平江(源于兴国),继而在茅店纳桃江(源于全南,流经龙南、信丰),流入赣州市章贡区,在章贡区内俗称为东河,于八境台与章水交汇,始称赣江。


主要支流

湘水:亦称湘江(因当地传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到过此水而名),又名雁门水,集水面积2011平方公里。此水在枯水期砂石裸露,水流涣散,犹如荒废的古河道,这是流域内自然植被消损严重而造成的。


梅江:古人以为源出梅岭而名,原称梅川,后为梅江,亦称梅川江,清代曾名汉水。源河肖田河,发源于宁都北缘的王陂嶂,向西南流经洛口后始称梅江。过梅江镇后纳琴江等支流,至于都龙舌咀人贡水,集水面积7099平方公里。琴江是梅江的最大支流,若从琴江的河口上溯,琴江比梅江长,因琴江是注入梅江的中途,故只能被视为梅江的支流。琴江以大琴河为源河,南流至琴口纳丰山水后始称琴江,因绕过县城(琴江镇)时水声涂涂有琴韵,故得其名;它人宁都后,古称白鹿江,俗称牛牯水。琴江集水面积为2124平方公里。
平江:原名平固江,因流经平固县(今兴国县)而名,后简为平江。它由潋水与秽水会合而成,通常以潋水为正源。潋水古因水光潋滟而名,现俗称东河。锣水古因水丰而名。平江流域是江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,部分河段河比田高,即成悬河。
桃江:古时以为发源于广东省翁源、连平交界的冬桃山(山上有桃,传其果经冬始熟)而名;又因绕过龙南县城西侧,故在龙南又称其为西江。今定桃江发源于全南县的九连山饭池嶂,至龙南镇纳握江和濂江(古分别因土地肥沃和河水清静而名),之后北上,过龙头(附近有龙头山),有一段江窄水急滩险,称为“百丈龙滩”。龙南县名意为“百丈龙滩”之南。桃江集水面积7913平方公里。
章水:古称赣水、豫章水。唐曾名贡水,宋代始称章水。在南康境内自焦溪东60公里至蓉江镇的河段,因两岸多芙蓉而名蓉江。章水与大庾岭古驿道相连,在古代曾是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,盛极一时。章水以沙溪为源河,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东段的章水源(为展脑与鲤鱼山的之间的一山头,据说古时曾有一碑,上刻“章水源”3字,后毁,但今崇义县地图上已标出“章水源”),南流至聂都镇,在溪边建有章源庙,乾隆年间又用汉白玉在溪上建起精美的章源桥,《南安府志》还载有不少吟咏章水源的诗文,沙溪流至江口纳西来
的白溪后始称章水,向东南流经大余、南康,纳上犹江等,后人赣州市,在八境台下与贡水会合成赣江。章水集水面积7770平方公里。上犹江是章水的最大支流(支流长于干流),古名豫
水,唐代宗时因避讳而更名犹水,亦称犹川,曾名彭山水、益浆水,南唐保大十年置上犹县后遂称上犹江。它以麟潭水(又名大江)为源河,自湖南汝城流经崇义入上犹后始称上犹江。上犹陡水村以上已建成上犹江水库,库区上溯至崇义境内。上犹江集水面积4583平方公里。
遂川江:亦称遂川、遂水,古名龙泉江。清道光《龙泉县志》载:“遂水在县治南门,源出左右二源,至城西南李派渡始合而为一,形如遂字,故名。”其二源现名左溪和右溪,以右溪为正源。遂川江集水面积2895平方公里。
蜀水:又称衙前水,在万安境内亦称梅乌江。蜀水之名,一说出自流经之地禾蜀乡;二说源地有石形如葵中蜀(蛾蝶类幼虫)而名;另说此水澄碧,古人据白居易诗句“蜀江水碧蜀山清”而名。它有左江和右江二源,以左江为正源。蜀水流入万安县境内旁有梅峰岭和乌龙潭,梅乌江之名即出于此。蜀水集水面积1306平方公里。
孤江:因近旁无其它大河而名,又称泷江、明德水。它在吉水县内水南镇上村三狮至富滩作埠下狮约8公里的河段,古称潇泷河,有三峡之险,漓江之美。古志载:“古邑有水日潇泷,自永丰欧乡下,诸水皆合于此,夹以两山,奔流喷激乱石间,声如迅雷,其下有潭,深不可测,灵物潜焉。”孤江集水面积3084平方公里。其支流卢江的源河沙溪,又名泷冈河,流经沙溪(地名),欧阳修葬父母于此地的凤凰山泷冈,并立“泷冈阡表”碑,泷冈河之名即出于此。
禾水:古人以为源出永新禾山而名,今定它发源于莲花县杨梅山,源河琴水,又名文汇江,流入永新纳小江河后始称禾水,先后纳黄陂水(龙源口水)、溶江河;后人吉安,纳龙陂河(又
名秋兰江);人泰和又纳牛吼江;再入吉安县纳沪水;直至吉安市神岗山人赣江。集水面积9058平方公里。小江河上游名龙江,发源于黄洋界拐湖山,此山又名龙王仙,龙江之名出于此。此水流经宁冈县城龙市镇,这是“井冈山会师”之地。溶江河因上游流经龙门而名龙门溪。其支流龙溪源出永新禾山,流至龙溪(地名)时,有一处水边岩崖上镌有“龙溪”二字,传为颜真卿任吉州司马时所书。近处山峰插天,悬流数十丈,奔流飞逐,冲成深潭,景色奇绝,在20世纪50年代建禾山水库时被毁。牛吼江古名馗江,上游六九河一六八河(拿山河),发源于黄洋界,下游因水声如牛吼而名牛吼江,从泰和、吉安乘汽车上井冈山可看到此河。
袁水:又称南水、率水。隋置袁州后遂名袁水,亦称袁江。源河芦溪,流经萍乡芦溪镇后始名袁水;人宜春市后,古因江水清秀而名秀江。它流入新余后称渝水(新余古为新渝,得名于水)。袁水集水面积6486平方公里,其下游南岸修筑了袁惠渠。
锦江:亦称蜀江、镯水,古称瑞河,晋时因江秀如锦而改名锦江,今万载境内仍称蜀江,高安境内称瑞河。《万载县志》载:
“蜀江即城北龙江……人瑞州为锦江。”“锦江在白良为锦江,三兴为明江,出口为兴江,随地易名。”锦江集水面积7884平方公里,在中下游有锦惠渠、西干渠、南干渠、东干渠等,使一些支流互相串连,形成优良的灌溉系统。
湘水,贡水上游支流,又称湘江,亦名雁门水。相传唐朝八仙之一汉钟离游居羊角汉仙岩修炼成仙,后人便称此地为湘乡(现为文武坝乡),此水为湘水。地处赣州东部。湘水流域位于东经115°32′~116°02′,北纬25°00′~25°36′,西与濂水为界,北接绵水,南与寻乌水毗邻,东靠福建石窟河。流域面积2 029平方千米,状似羽毛形。地跨福建省武平县、江西省寻乌县、会昌县。湘水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笔架山西麓,于文武坝乡与绵水汇合后始成贡水,河长105千米,汇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有上津河、清溪河、半照河、石坝河、中村河、官丰河、永隆河、板坑河8条。